隨著5G市場的需求,宏基站覆蓋盲點,速度慢等等一些因素,微基站需求越來越多,可是怎么普及5G微基站,這個成了最大的問題,智慧路燈桿就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為了滿足5G網絡高數據流量和高傳輸速率的需求,5G網絡在頻譜上要比4G更高。頻率越高,傳輸的速度越快,但必然會導致無線信號傳播的距離變短。5G時代的超密集組網催生小基站需求。目前小基站部署方式主要分為室內覆蓋和室外覆蓋兩類。室外覆蓋的具體部署方式主要有:抱桿安裝、樓面安裝和地面安裝。基于智慧路燈的安裝方式是抱桿安裝的典型方式,具有供電優勢、管理智能、覆蓋密集、節省空間、覆蓋盲點等優勢。相較于樓面安裝經常出現的糾紛和地面安裝的財產安全問題,在智慧路燈上安裝小基站將是最可行的方式之一。三大運營商按照IMT-2020(5G)推進組的計劃,基本確定2018年進行重點城市的5G試點,2020年正式開通商用。這將會催生智慧路燈的大量需求。
智慧燈桿,一桿多用,優先5G基站建設
智慧燈桿“可以實現PM2.5的檢測、治安監控、交通管理,還能實現5G網絡通信”,優先建設5G
微基站,為未來發展做好鋪墊,為智慧城市的發展而做好基礎。
以后,東莞的路燈將不只是聳立在路邊提供光亮的普通路燈,將集5G通信、交通管理、城市監測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根據意見稿,所謂的智慧燈桿,是指一種以桿為載體,通過掛載多類設備提供智能照明、移動通信、城市監測、交通管理、信息交互和城市公共服務等功能,可通過后臺系統遠程監測、控制、管理、校時、發布信息的公共基礎設施。
智慧路燈是智慧城市最天然的物聯網平臺
首先,路燈及其系統在智慧城市中有天然的信息感知與反饋平臺。城市路燈有完善獨立的供電系統。由于其具有非均衡使用的特征,余量足夠,所以,能夠在不敷設電纜的情況下滿足通信和信息設施的用電需求。
其次,網絡狀分布是路燈布局的最大特征之一。隨著路網密度的增大,網絡分布的特征將更加明顯、合理,死角亦將逐漸消失。通信與信息設施的無死角網絡化分布是實現智慧城市信息全覆蓋的基本條件。在所有市政設施中,只有路燈系統能夠實現無死角網絡化分布。
再次,路燈單體的高度和內腔容量足夠,足以在一體化設計要求下,裝載足夠多的、體積日益小微化的通信和信息設備。
路燈結構有桿、座、臂三個基本組成部分,在定制化的路燈中,通常有結構獨特的主體。燈座和主體的容量之大自不待贅言,即或是燈桿和燈臂也可以通過合理的設計裝載通信和信息設備、而且不影響其外觀之美。正是這三大天然優勢,讓智慧路燈成為了智慧城市發展最理想的物聯網搭載平臺。